常识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海马常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汇 > 外汇分析

中国的无声黄金潮流不再是谣言——这成为了新的全球无风险交易

时间:2025-11-18人气:

中国的无声黄金潮流

黄金不再像商品那样交易。它的交易像一种坦白——市场上最接近低声承认的东西,表明旧的储备结构正在新地缘政治周期的重压下崩溃。而《金融时报》刚刚确认了大家都怀疑但无法公开说出的一点:中国并不是在购买比其报告的多一点黄金,实际上它的购买量是报告的十倍。足以影响全球价格结构,足以扭曲每一个短期信号,足以告诉你,京城的真正对冲并不是 rhetoric,而是吨位。

这不是推动黄金上涨的背景因素。这是一种国家在为暴风雨做好准备时的结构性重组。

中国对黄金的“幽灵流入”在过去两年一直在悄然进行——规模太大,无法忽视,透明度不足以让人清楚量化。去年,当首次出现北京在积累十倍于其声明的黄金的说法时,许多受人尊敬的策略师对此摇头,要求“证据”。如今,《金融时报》正在亲自递交证据:每月的官方购买量仅为2吨……而实际流入量可能逼近每年250吨。这超过了全球央行需求的三分之一——通过瑞士和南非的精炼厂安静地执行,通过伦敦中转,然后被秘密储存到上海和北京。

当你看到400盎司的金条有连续的序列号向东流动,这并不是零售需求。这是一个主权国家在为全球金融的下一个篇章重新整理其资产负债表。而旧的操作手册——在美元上涨时黄金下跌——在这个新现实面前根本行不通。黄金已不再是对抗美元而交易;它现在与政策脆弱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法定货币制度本身的可信度进行交易。

高盛一年前的3000美元预测被嘲讽为激进,但如今看来,这是保守的预期。逻辑当时很清晰,现在依然无懈可击:驱动投资者黄金需求的并不是广义的美元,而是政策利率;央行反正会用美元储备买入;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飙升时,黄金和美元可以齐头并进;而中国的地方需求对人民币贬值是中立的,因为较低的利率可以抵消更高的现货价格。

但真正的催化剂——将预测转变为制度故事的部分——就是中国的流入。一旦你接受这些报告的数据只是政治表演,市场的面貌就会大不相同。

北京并不是在小口啃食,而是在盛汤。而且它的操作隐秘到让一个宏观量化分析师都流泪:现在全球央行购买的只有三分之一被报告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四年前这一比例为90%。过去十年中,黄金在美国以外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10%暴涨至26%。这不是多样化,而是撤离。

而下一波的流入不仅仅是来自主权国家。西方的ETF终于加入了这个派对,自2022年以来首次出现了最大规模的资金流入——单月达112吨——这使得私人投资者首次与官方部门处于同一轨道之中。超高净值的资金流入正在上升。尽管我警告不要过于解读ETF的流入,因为购买会随价格动荡而起伏。

即便是像Tether这样的稳定币发行商,也正在与国债一起多样化投资于黄金。当央行的引擎和私人资金流的引擎开始共同运转时,市场的表现不会只是平稳上升——而是会垂直飙升。上周一亚洲交易时段25美元的涨幅是典型的央行购买:在流动性较薄的情况下,伦敦的价格出现了明显突破,随后在上海和整个西方都出现了延迟的零售动能。

但战略层面更加显而易见。中国并不是因为担心通货膨胀或者想要一个更闪亮的储备组合而囤积黄金。它是在建立免疫力——一个在美元杠杆被明确武器化的世界中的抗制裁对冲。关税、资本管制、脱钩、供应链重组——黄金是北京应对这一切的答案,这种长期资产没有对手风险,也没有“财政部对你的看法”溢价。地缘政治制度越不可预测,这套操作手册就越符合逻辑。

而中国并不是孤单的。卡塔尔和阿曼在九月份是重金买家。东南亚正在持续积累。即使柬埔寨现在也在中国的金库中持有新购入的黄金——这不仅是象征性的对齐,更是后续的物流对接。

这就是为什么黄金不再对流入作出反应。黄金就是流入。

它是主权国家首选的储备资产,他们不再相信美国会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充当中立的垄断者。它是不在意财政部武器化外汇结算通道的资产。它是唯一足够大、足够流动、并且政治中立到可以作为在美国轨道外运作国家的替代锚定资产。

高盛现在预计到2026年底黄金将达到4900美元,坦率地说,这看起来仍然像是一个中间点,而不是上限。因为一旦你进入一个最大买家拒绝报告90%需求的世界时,你就不再是简单地交易供需动态了。你正在交易政治不确定性、财富保值,以及多极世界的静默恐慌。

中国的购买不再是谣言。这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很响亮:下一个冲击比官方数据所暗示的要大,而黄金是北京唯一信任的资产,用来提前应对这一冲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