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中美贸易战拉开了帷幕。截止日期已过,华盛顿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10%关税已经生效,就在几天前才刚刚宣布。与墨西哥和加拿大在最后一刻获得的暂缓不同,对北京没有出现任何最后时刻的协议。
风险市场开始变得黯淡无光,再次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喘息反弹只能短暂存在,以小时计算而非天数。
押注持续反弹的投资者得到了残酷的提醒——关税威胁可能暂时消退,但从未真正消失。最新升级打击了乐观情绪,推动了一场避险,让市场继续陷入波动驱动的颠簸循环。
现在,市场的焦点转向下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将如何进行报复,这场贸易战可能有多丑陋?北京有很多反制的选择,可以实施自己的关税,限制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甚至打出货币牌。
北京并非束手就擒——中国的回应表明他们愿意反击。但不同于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习近平的反击是精明、计划周到且政治上准确的。
中国不是采取全面匹敌华盛顿的关税打击,而是把目光对准压力点——打击煤炭、液化天然气和农业设备,这些行业深深植根于美国红色州政治中。他们想传达的信息是?他们并不是要进行全面经济肉搏战,而是在关键领域造成伤害。
但事情变得爆炸性的地方在于——北京对谷歌展开了调查,并把两家美国大型服装品牌列入了“不可靠实体”名单——基本上在它们背上画上了未来惩罚的靶子。这不是随意的举动——这是中国将美国企业界武器化对抗自己政府。
真正的策略?迫使美国产业巨头敲打白宫大门,要求特朗普退让。北京不仅在与华盛顿对抗,还将美国最有权势的首席执行官变成了其无意中的游说者。
现在的问题是——谁会率先让步?是面临来自华尔街和大企业巨头压力的白宫?还是一旦痛点暴露,北京会做出让步?无论哪种情况,这场贸易战的棋局将变得更加混乱。
由于减少紧张局势可能不在即,市场应该为更多波动、更多不确定性和更多后遗症做好准备。真正的烟火才刚刚开始。做好准备。
10%的关税看起来可能不算多——特朗普在竞选途中还曾提出60%的征收——但实际影响要比头条数字更深刻。
是的,决策者可以试图通过刺激来缓解冲击,但这一次有一个关键区别——与上一次中美贸易战时相比,中国经济已不再是当初的强大。房地产行业陷入危机,债务水平飙升,增长势头减弱。北京可能有财政和货币工具来抵消损失,但这些工具并非无限,市场明白这一点。
真正的风险在哪里?如果这场贸易战持续下去,中国可能不得不做出艰难选择——贬值人民币,加大信贷投放,或者以新的贸易限制展开报复。无论选择何种路径,市场都应该为超越简单关税上涨带来的溢出效应做好准备。
截至目前,美国的关税大棒尚未瞄准欧元区,但持续的不确定性足以在市场中引发震荡。由于华盛顿方面没有明确答案,交易员正迅速将新的关税风险溢价考虑在内,这会加剧已经存在的、对欧元区增长构成限制的下行风险清单。结果,EUR/USD在填平隔夜技术缺口后跌至1.0280。
让我们真实一点——在这里找到一个上行场景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随着欧元区经济已处于脆弱状态,市场开始重新定价欧洲央行的最终目标,短期内利率的落脚点逐渐下滑至不到1.75%的区域。
最重要的是?欧元区再次处于关税迷雾中,前方没有清晰的可见度。如果华盛顿把贸易战的瞄准点转向欧洲,欧元可能面临一场残酷的重新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