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发表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评论:
“期望值高的人通常韧性低,而韧性在成功中至关重要……我不知道如何教你,只希望你经历痛苦。”
乍听之下,这听起来有些残酷。希望别人遭受痛苦?但如果你深入思考,就会意识到他在说一个真实而又不舒服的事实:韧性没有捷径可走。你无法购买、阅读或希望得到它。你必须通过经历让大多数人放弃的痛苦,艰难地去赢得它。
我们周围充斥着一夜成名的故事。精彩的瞬间充斥着我们的屏幕,让挣扎看起来像是可选的。但每一个卓越成就背后,往往都有一种普通人根本无法忍受的痛苦。
你看到的是一家价值十亿美元的公司,但却看不到创始人刷爆信用卡、面对无数次拒绝的经历。
你钦佩运动员的金牌,却无视背后那些凌晨4点的艰苦训练和撕裂的韧带。
你赞扬畅销书作家,但从未想到他们在突破前收集的一堆拒信。
舒适让痛苦显得不公平,而在现实中,它往往是伟大的代价。
我们最钦佩的人,并不是简单地取得了成功,他们克服了逆境,重塑自我,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埃隆·马斯克在2008年几乎失去了一切。特斯拉和SpaceX都在崩溃中。那时他在朋友的沙发上睡觉,把最后的2000万美元投入这些公司,不确定它们能否存活下来。大多数人会选择止损。但他却加倍下注。如今,这两家公司都值数千亿。奥普拉·温弗瑞克服了贫困、性虐待和职业排斥。她在第一份电视工作中被解雇,被告知不适合这个行业。她本可以接受这个命运。但她把痛苦转化为目标,建立了媒体帝国。纳尔逊·曼德拉在监狱中度过了27年。大多数人可能会感到痛苦或崩溃,但他却以足够的优雅和决心走出来,拆解种族隔离制度,带领南非进入一个新时代。他的痛苦没有让他变得坚硬,而是让他得到了升华。
痛苦有一种方式教会我们舒适永远无法教授的课程。
它剥离了幻象。当一切都乱成一团时,你会知道自己真正能做到什么。你会发现自己拥有你之前不知道的力量,也会面对那些你再也无法忍受的弱点。它迫使你适应。当你的背靠墙壁时,你要么崩溃,要么进化。每一次重建,你都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不易被打败。它重新塑造了你的承受力。经历过深重痛苦的人会有更高的痛阈。曾经让他们感到压倒性的事情,如今几乎不会让他们皱眉。
黄仁勋的直率是有道理的:韧性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反复出现的经验。你不能仅仅通过阅读就突然变得坚不可摧。你必须感受到失败的刺痛、被拒绝的挫败和被误解的孤独。你要不断前进。这就是你变得坚韧的方式。
你不必祈求痛苦,但你可以停止逃避它。
故意做困难的事情。选择那些能挑战你、扩展你的事情。报名去做一些让你不舒服的事——公开演讲、身体测试,或是让你害怕的创意追求。不要对每一次挫折都给予缓冲。让自己感受失败的沉重。不要急于麻痹自己。让它发挥作用。改变你对不适的看法。当痛苦降临时(而且它一定会来),要把它视为一位老师,而不是惩罚。
黄仁勋的话深刻而真实。当生活狠狠打击你时,恰恰是你能学到最多的时候。那些在生活和商业中茁壮成长的人,往往是那些经历过最多痛苦的人,但他们是从这种痛苦中幸存下来的人。他们从另一端走出,谦卑却更强大、更冷静、不易被击倒。
所以,下次你面临极其痛苦的时刻时,抵制想要抹去这种痛苦的冲动。相反,迎接它。因为你今天所经历的痛苦,可能正是明天你所需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