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海马常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汇 > 外汇分析

缓冲还是推动

时间:2025-03-27人气:

摘要

目前有几种方式可以缓冲新实施的关税对消费者价格的通胀影响。与2018-2019年的贸易战相比,这些机制在应对当前关税造成的通胀冲击方面处于怎样的位置,这对消费者价格通胀的最终转嫁意味着什么呢?

汇率和外国因素:美元的状态和全球产能利用率略显乐观,意味着这次关税的成本可能会部分由外国企业承担。

强势美元在机械性上抵消关税的通胀冲击的能力受到限制,因为绝大多数(95%)的进口是以美元计价的。相反,外国企业需要积极降低价格,以帮助覆盖因关税增加的额外成本。不过,我们预计,美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强势,以及一些主要贸易伙伴相较于2010年代末的过剩制造能力,可能会帮助在边境实现相对较低的转嫁率。

美国的利润率:与2010年代相比,商品相关行业的利润率更高,因此企业可以有更多的余地来吸收与关税相关的成本增加。但考虑到利润率相较于几年前的记忆有所下降,企业可能不愿意降低利润率。

在上一轮贸易战中,企业通过降低利润率吸收了一部分关税成本,但自疫情以来,基本的需求和价格设定动态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企业可能更倾向于推动价格上涨。最容易受到关税影响的行业并不是近期通胀期间经历了最大累计价格增长的行业,这可能限制了因通胀疲惫的消费者对关税转嫁的反对程度。

供应链调整:今天关税的广泛性质以及对例如最低豁免等关税变通措施的审查,意味着规避长期关税成本将更加困难。

在短期内,目前明显的比2018年更显著的关税前期支出证据,可能会帮助隔离关税对消费者价格通胀的影响。然而,针对更多国家的广泛措施意味着通过重新安排货物运输和转移生产来规避关税,将更加具有挑战性。

我们的模型显示,基于迄今为止实施的关税,消费者价格通胀的年同比率将增加0.6个百分点,但我们认为这只是一个上限。除了明确的吸收机制之外,关税的逐步实施以及企业响应的时间各异,意味着关税效应可能会在接下来一两年内逐渐影响定价,而不是一次性显现。最终,我们预计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通胀在今年将保持在2.8%左右——比我们在关税之前的基线高出0.4个百分点,并且到2026年只会逐步缓解,仍将高于美联储的目标。

标签: